首页 > 娱乐 >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北京中轴线保护,不局限于某个时代

发布时间:2023-04-03 16:55:33来源:
 3月21日,中轴线探访综艺片《登场了!北京中轴线》在北京发布,故宫博物院前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作为“中轴丈量人”,与嘉宾一起,以影视化演绎的形式讲述中轴线的故事。
 

 

  单霁翔长期关注中轴线保护,他数次参与北京中轴线有关综艺节目录制,并写作、出版中轴线的相关书籍。

  单霁翔表示,北京中轴线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受到更多重视的线性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和强化也是与时俱进、不局限于某个时代的。单霁翔认为,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既要对个体文物进行保护,也应将中轴线作为整体进行保护;而且,保护要因地制宜,适应中轴线上的不同景观;另外,在保护的基础上,还要让中轴线“活”起来。

  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中轴线是一条发展的轴线”

  新京报:在你的印象中,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肇始于什么年代?

  单霁翔:北京中轴线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受到更多重视的线性文化遗产。它从元代建立以来,到明清、到当代,只有南北在延长,对称性没有被刻意破坏过。比如说,我们的第一根国旗竖立在中轴线上,没有偏一点点。还有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一直是遵照轴线的基本对称格局的。

  另外,对于中轴线个体建筑的保护也是一直都有的。比如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轴线上的故宫和钟鼓楼就被列入了。北平和平解放前,解放军也是找到清华大学的梁思成教授,把希望保护的、不能在战争中损坏的建筑列了一个清单。这个清单中,就包括了故宫等中轴线上的建筑。

  所以说,中轴线实际是一条发展的轴线,它不是静止在某一个时代,可以说,每个时代对中轴线都有保护和强化的措施。

  新京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被提出来保护的?

  单霁翔:2010年,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了一个提案,呼吁中轴线要整体保护。当时我认为,北京中轴线可以说是文化资源最丰富、最精彩的一个轴线,它充满了对北京城市变迁的记忆,应该被合理保护。提案交上去后,就收到了比较积极的答复,随后也有实质性的保护在推动。

  新京报:把北京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保护后,有哪些相应的政策或者措施?

  单霁翔:很多。中轴线今天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是因为在规划上做了两项重大决定。第一项措施是把可能产生大体量建筑物、大规模建筑群的项目,尽量移到远离老城的位置。我曾担任过北京市规划委主任,我们承担这个任务,把比如中关村这样的项目建在海淀黄庄地段,中关村的高楼大厦都远离了老城;在北四环规划了文化体育展览中心,后来叫奥林匹克公园,那么鸟巢、水立方等都规划到北四环外去了;在东三环规划了CBD商务中心区,就是国贸,它的高楼大厦也远离了老城。

  第二项措施,是把原本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继续扩大到33片,这样南锣鼓巷、北锣鼓巷、大栅栏这些地区,就像一个绿色的屏障,把中轴线的景观保护起来了。

  另外,北京中轴线两侧的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也都被整体保护起来了。中轴线上过去一些城市建筑的遗憾要纠正,比如鼓楼附近的地安门商场过去很高,那么就给它降层;比如积水潭医院的高楼挡住了“银锭观山”,就给它拆掉;天坛医院搬迁到了丰台;天坛南面的将近60栋住宅楼被拆掉了;先农坛恢复了“一亩三分地”……这都是下了很大的力气、很大的决心才做成的。

  “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新京报:你曾经说过,中轴线上有生态、经济、政治等五项景观。近十年间,为维护这五项景观,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哪些不同的保护计划?

  单霁翔:最南端的天坛和先农坛附近,把医院、学校、住宅拆迁以后,没有再建新的建筑,恢复建成了300万平方米的高水平绿地,恢复原来的格局。这一片体现生态景观。

  前门大街到天桥,这是体现商品经济的一片地方。现在也通过环境整治,引进和保留商业老字号,使它恢复经济活力。

  再有是天安门广场附近,这一段是政治中心,体现政治景观。现在利用这个空间开展大型活动,并且使周边的环境设施能保证这片区域政治功能的发挥。

  再往北边就是故宫和景山,它们承载的是文化功能。现在故宫的开放面积也逐年扩大了,过去能看到30%,现在能看到80%了。

  最后一片是钟鼓楼。像什刹海、南锣鼓巷等地区,都是体现传统文化、传统生活,这一片体现的是社会生活功能。

  总而言之,都是在强调、强化区域原本的特色。

  新京报:对于中轴线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如何进行保护的?

  单霁翔:对中轴线上的一些老字号,比如琉璃厂、前门等地区的老字号,进行保留。像万宁桥的景观,还有钟鼓楼的“晨钟暮鼓”景观,都恢复其原先的特色、最早的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让更多普通老百姓分享中轴线文化”

  新京报:你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要让中轴线“活”起来,这该怎么理解?

  单霁翔: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首先是要保起来,让它不再被毁坏,不再被搬迁。第二,要使它美起来,跟周边环境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目标,一起被保护起来。第三,就是要让它“活”起来,也就是说,要让更多群众、普通老百姓一起来分享中轴线的文化,要让人们在生活中能够享用、享受这些文化景观和文化创意产品。比方说先农坛恢复“一亩三分地”,市民就可以观看相应的文化、习俗过程。包括故宫的不断扩大和开放,永定门、正阳门修复后对公众开放,还有鼓楼前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这都是在通过宣传,通过文化创意,使大家喜欢中轴线,参与到文化遗产的活化保护中。

  新京报:你个人对中轴线有着怎样的情怀?

  单霁翔:我小的时候,去景山的少年宫,经常要登山往下看。后来去故宫工作,也是在中轴线上。现在,我每年都要登一登景山,钟鼓楼也登了很多次。我希望登上些比较高大的建筑,能够全景式地俯瞰整个北京城、整条中轴线的变化。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