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至今未掌握的7大核心技术,我们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有多大?
半导体元件制造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手机、电脑、智能家居,以及我们开的车,坐的飞机等等,都离不开电子芯片的支持,可以说谁掌握了半导体技术就掌握了科技的发展命脉。
18世纪欧美国家就开始研究半导体,直到今天电子芯片技术还是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技术壁垒。日本曾经是世界上半导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甚至势头超过美国,后来日本半导体虽然受到美国压制,但仍旧不容小觑。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半导体产业大国,很多核心技术都被美国牢牢握在手中。
以我们最常使用的手机为例,手机想要正常使用最最重要的就是芯片,如今手机芯片已经更迭的很多代,性能变得越来越好,但我们的手机芯片主要还是依靠国外进口,很容易面临卡脖子的困境。
如今我国的手机芯片产业已经开始起步,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在高精端很难跟国外产品竞争,想要实现赶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点很多人都有切身的感受,相关的新闻也有很多。
希望国产芯片能够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压缩技术成本,当一项技术被我国掌控,就能够实现快速降低成本从而打通国际市场,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精密仪器制造
我国近些年来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世界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可以说只要有技术,我们什么都造的出来。工业化完善之后我们就要向精尖端发展,不只是停留在基础产业,还要冲击这个产业的最高端技术,而目前我们在精密仪器制造方面与美日还有差距。
日本是机械制造强国,日本的精密仪器制造更是享誉全球,很多有名的精密仪器制造公司。奥林巴斯是一家创立于1919年的日本精密仪器制造公司,在医疗器械,光学仪器等领域世界顶尖,制造的产品远销全球。目前我国许多医院中的尖端医疗设备还是依赖进口,在精密仪器制造领域与美日存在差距,缺少能够撑得起牌面,掌握核心技术的大企业。
工程机械制造领域
我国有着基建狂魔的称号,近些年来国产工程机械发展非常迅速,一些品牌已经能够与世界一流品牌进行竞争。销量好是好事情,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工程机械方面美日等国家还是掌握着众多核心技术,我国许多工程机械需要进口国外的零部件,一些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到的,只有自己掌握之后才能突破创新。
国内工程机械品牌多,但在调校方面还需要时间积累经验,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工程机械已经度过了磨合期,技术发展非常成熟。
工业应用机器人
随着工业智能化不断加深,工业机器人已经能够胜任很多工作,如今一些企业的生产线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甚至全自动化生产,这离不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工业机器人起源于美国,后来在日本的到很大的发展。日本是一个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旺盛,需求刺激技术发展,如今日本的自动化生产能力非常高,工业机器人的种类,智能化和精密程度都领先于其他国家,出口数量全球第一,实力可见一斑。
我国的智能化工业机器人也已经有了不小的发展,并且出口量在全球排名第五,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工业机器人也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汽车发动机技术
2022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因为市场规模巨大,世界各国的汽车品牌都在我国入驻,例如德系车,日系车,美系车等等。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销量最好的外系车是德系和日系,德系车和日系车的品质也有目共睹。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国产汽车也在奋起直追,涌现出了一大批国产汽车品牌,并且国人也是非常的给力,目前国产汽车品牌已经占据了我国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
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好,但在汽车制造领域,核心技术还是主要掌握在国外几大汽车公司手里,尤其是在汽车发动机方面。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技术也是汽车制造技术的最高体现,目前我国在汽车发动机领域跟日本还有很大差距。虽然电车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但并不代表传统发动机技术不重要,在这一方面我们任重道远。
碳纤维制造
在碳纤维领域美日一直处在领先地位,并且有意进行技术封锁,大搞技术壁垒。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国,这种高强度材料能够用到各个领域,没有技术就只能高价买美日的产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后来我国奋起直追,目前我国的碳纤维龙头企业正处在飞速发展,努力打破美日技术垄断的时期,但相关产业还并不完善,与美日有着较大差距。2021年我国在T1000级碳纤维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产能大大提升,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将碳纤维的价格打下来,然后进军国际市场。
轴承制造
轴承是机械设备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有了优秀的轴承机械才能正常运转。日本的轴承一直处在领先地位,我国轴承领域也有着很好的成绩,但与最顶尖的产品还存在差距。我国的轴承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竞争力。目前全球轴承市场主要被德国日本把控,而我国国内的市场还大量依赖国外进口。
我国轴承面临开发能力弱,核心技术少的困境。一直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无法实现超越,只有摆脱模仿走出自己的路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我们在众多领域已经取得了领先的地位,但也必须正视还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各种技术壁垒,不被别人用技术卡脖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