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科技补短板 “名师”零距离——打通最后一公里
周佳琰是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一年级的学生,从高一入学开始,她所在的这个高中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专用的平板电脑。这个平板电脑有点特别,它里面安装了一个专门的学习平台。
广西巴马高中一年级学生 周佳琰:“老师通过智慧云平台这个平板,传那些课件给我们,让我们方便查缺补漏、记笔记、同步课堂,上课效率就更高。”
这些平板电脑是巴马县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为试点学校的学生免费配备的。有了这个智慧云平台,学习对学生们来说变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比如老师可以把上课内容提前上传到这个平台,学生可以提前预习,上课时没听懂的,也可以随时在平板上标记出来,通过云平台发给老师。
除了学习更方便,最让周佳琰和同学们开心的是,自己也可以直接听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名师们讲的课了。智慧云平台里有专门的名师课堂,邀请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优秀教师,录制各种课程的教学视频,使用这个平台的学生可以随时播放、反复观看。
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巴马高中是县里唯一一所高中,也是当地条件最好的学校。但即使这样,学校师资短缺的问题还是很严重。
广西巴马高中副校长 潘万伦:“教师资源非常紧缺,缺编的岗位还是挺多的,大概缺80个编左右。”
因为当地条件比较艰苦,外地人才不愿意来,教师招聘很难。巴马县的所有学校,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而这也是我国各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短缺的一个缩影。
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蔡可:“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打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让教育改革的成果能够惠及到所有人,这是一个普惠的问题。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一定要触及广大的老少边穷地区。”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各种手段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以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差距。
去年,教育部开通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发展,这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硬件基础。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多媒体教室的覆盖率达99.5%。巴马县也从2019年开始启动了“信息化融合教学”工作,把它作为县里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推动。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 梁高:“在财政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县第一期投入2900万元,搭建了‘巴教云’智慧教育平台,选了巴高等13所试点学校,建设了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环境。”
如今在巴马高中,老师用电子大屏教学,学生们用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课件内容,组成多个学习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这已经成为学校师生上课的日常。
广西巴马高中副校长 潘万伦:“以前我们都是一节课满堂灌,现在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做练习来巩固、来提升。”
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体现在硬件上的教学手段更先进、便捷,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平台和课件可以包含更丰富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更多灵活而有趣的学习方式供师生们选择,这极大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和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改变,老师们也从中受益很多。
广西巴马高中教师 罗英:“‘巴教云’智慧教育平台有供老师备课、上课用的课件,跟教材配套的各种资源。我们老师也在学习,看先进地区的名师们如何备课、讲课,这对我们老师业务能力的提升特别有帮助。”
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更会学习,让老师们获得帮助、不断成长进步,这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最核心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蔡可:“技术对于教育的赋能,带来广辐射、全覆盖的特性,能够很好把教育资源传播到各地。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聚焦到质量提升的一些重要环节上,例如课程教学、教研备课、作业改革、个性化学习等一些关键环节上。”
张宇涵是内蒙古通辽市甘旗卡镇中心学校的一名小学生。因为长期住校,和父母聚少离多,张宇涵不善沟通,还经常惹点小麻烦。
甘旗卡镇中心学校共有近1000个孩子,其中85%以上的孩子来自于周边农牧区,许多孩子都有和张宇涵同样的情况。
内蒙古通辽市甘旗卡镇中心学校校长 杨建:“我们学校的孩子有很多来自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由于父母没有时间照料,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科学,这是我们最难的一点。”
内蒙古通辽市甘旗卡镇中心学校教师 杨杰:“现在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有时候会遇到心理问题,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去疏导他们,感觉自己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不够。”
改变,源自一个契机。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我国中小学全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这对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师数量很有限,教师所学的专业也比较集中和单一,因此在开发学生兴趣特长、进行素质教育上就很力不从心。
内蒙古通辽市甘旗卡镇中心学校校长 杨建:“我们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另外,专业的教师比较缺乏,比如艺术类的教师、科技类的教师都是少之又少,给孩子们的素养提升和全方位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打通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也体现在对孩子们方方面面的关爱中。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也能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
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开始和科尔沁左翼后旗进行协作,来自北京的团队了解到当地几所小学在课后服务中的迫切需求后,将北京一些小学使用的飞象双师素质课堂软件引进到当地小学。
“识情绪善社交”课程,让孩子们学习如何识别和管理情绪,与自己的喜怒哀乐相处。这个课程让张宇涵学会了调节情绪和怎样与他人沟通,他交到了很多新朋友。
飞象双师素质课堂,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教学软件,基于真实的课堂场景,由线上的老师在大屏上为学生们讲授知识,进行游戏化学习和各类模拟实验。在线下,则由一名带班老师,带领学生们跟随大屏教学,同步学习,开展各种课堂活动。目前,当地小学已经开设了情绪管理、写字、玩转魔方、建筑设计等六门课程。
王梓铭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前上课他总是溜号。去年,王梓铭开始上玩转魔方课。小小的魔方仿佛给这个少年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看见了一个有趣的世界。从此王梓铭不仅上课不再溜号,下了课,他也会和班上几个爱玩魔方的孩子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相互切磋、交流。现在,王梓铭的性格开朗了很多,他也在每一次小小的进步中获得了成就感,建立了自信。
像这样的素质课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与自己、与他人相处,更好地去热爱生活、拥抱这个世界,这是一个人能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灵魂。
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蔡可:“素质教育其核心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让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科技赋能打破了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聆听名师讲课,也能接触丰富的课程,享受一流的教学。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行业正在发生深度变革。通过推进教育数字化,创新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将让更多地区、更多孩子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