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荆教授:问题少年矫治教育的六点思考
记得1979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宣部、公安部等八部委报告——《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开启了中国青少年犯罪学术研究序幕。1981年由团中央间接领导,中国社科院直接领导的青少年研究所成立。我有幸成为青少年研究所青少年犯罪研究室的第一批研究人员。斗转星移,转眼四十多年过去,几代研究学人的学术成果丰硕,但大家一直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就是建立一个于教学、科研、实验、职业培训于一体的未成年人矫正基地,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司法实务人员在这里经过长期的研究、实验、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矫正之路。
今天,中国首家未成年人矫正(盘锦)实验基地的启动仪式隆重举行,犯罪学人几代人的期望,在全国著名公益人、律师付广荣、付妈妈等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即将鸣笛起航。在此特表衷心的祝贺!
中国律师100人之六(一):张荆教授谈中国犯罪率为什么这么低?
应该说起航不易,走出一条具有出中国特色的问题少年矫正之路更难!这绝对是一个系统工程,甚至需要几代人的持之以恒的艰辛探索和总结升华。
听付妈妈讲规划,这个实验基地矫正对象是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和问题少年。根据《刑诉法》第283条规定,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在这么短的考验期内,基地不可能像全日制中学那样帮助问题少年补习各种文化课,矫正教育的重点应侧重于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是素质教育,基地的素质教育不是说教和灌输。2000多年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提出音乐和体育对于人心灵升华的巨大功能。基地应聘最好的音乐老师和体育老师,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孩子们人品和尊严。
第二是心理矫正,挫折—攻击是许多问题少年情绪失常,甚至是反社会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这种挫折可能来自幼年时家暴、贫困,可能来自于校园霸凌、也可能来自学业不佳等,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了解他们挫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矫正。
第三是道德教育,道德的基本要素是“恻隐之心”,怜悯出自于人类爱的本能,要让基地的孩子们饲养小动物,与小动物们交朋友,让他们懂得恻隐,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第四是法治教育,法是底线的道德,懂法才能守法,才能不犯法,才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五是技能教育,问题少年中会有百分之一的人“浪子回头金不换”,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但绝大多数依然是普通人,多数人将是未来的体力劳动者,或称蓝领阶层,要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这是他们成为普通的正常人的基石。
第如果我们基地还有能力的话,我建议应帮助孩子重建他们的家庭和社区支持系统,犯罪学研究表明:问题少年大多数的家庭和社区支持系统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帮助他们修复支持系统,能让他们走出基地后能走得更远,这是一项事半功倍的工作。
总之,问题少年的矫正事业任重而道远,但是这项事业功德无可限量!
(作者简介:张荆,亚洲著名犯罪学专家、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主讲嘉宾,中国首家未成年人矫正实验基地研究院院长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