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沙伊北京对话:和平的胜利 全新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3-15 09:57:31来源:
 3月10日,断交7年的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宣布复交决定,赢得举世瞩目。

  中国、沙特、伊朗发表三方联合声明称,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三国均表示愿尽一切努力,加强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

  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欢迎伊朗与沙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的决定,并对中国协助相关协商表示感谢。

  里程碑式的和解与中国外交的胜利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沙特伊朗复交是历史性的突破,在中东地区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三方联合声明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标题中用“中东突破”形容沙伊复交,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和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在报道中评价“中国取得重大外交胜利”。“国际危机组织”海湾地区事务资深专家安娜·雅克布表示,沙伊复交对整个中东地区局势的缓和都大有帮助,并特别指出其反映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全新角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吴冰冰认为,沙伊复交意义重大,首先是因为在历史问题、地缘政治、教派冲突等因素影响下,两国关系长期紧张,已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两国能在中国的斡旋下达成协议实属不易,在中东地区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沙伊关系非常复杂,涉及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诸多地区问题,实质上远超教派冲突,是两国围绕地区地缘战略格局主导权的竞争。因此,两国能在中国的斡旋下作出让步和妥协,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此次协议达成是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倡议从宏观表述落实为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国积极且建设性地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过去很多人质疑中国提出的劝和促谈主张以及全球安全倡议等原则性立场比较宏观,而非具体的解决方案,到底行不行?这次就很清楚了,我们基于原则的立场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和努力转变成外交成果。”吴冰冰表示,针对国际冲突提出突出中国立场、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并积极推动具体落实,这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也为今后中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持续发挥影响力开了好头。

  同时,他特别指出,此次协议达成体现了中国元首外交引领航向的外交特色。“解决如此困难和重要的问题,必须要在高层引领下系统推进。此次北京对话,习近平主席从一开始就予以明确支持。可以看到这不是一个孤立的行动,而是中长期的谋划。”从去年底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阿峰会、中海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到今年2月伊朗总统莱希访华,再到如今协议达成,都是元首外交引领的成果,也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

  最后,对中东地区而言,吴冰冰认为此次协议的达成为地区和平提供了参考范例以及超出预期的新思路和新选择,增加了对话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介绍沙伊北京对话重要意义时表示,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此次协议达成激发了中东国家的想象力,也引发了各方期待,将对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也门等其他热点问题的解决思路是不是能更开阔一点?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发挥当地国家人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吴冰冰说。

  多方因素造就最佳时机

  2016年1月2日,沙特以涉嫌从事恐怖主义活动为由处死47名囚犯,其中包括知名什叶派宗教人士奈米尔,引发伊朗什叶派民众的强烈抗议。当晚,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伊朗使领馆。次日,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过去两年,两国在伊拉克、阿曼的推动下曾进行多次磋商,但始终没有明确进展。

  吴冰冰认为,沙伊两国内求发展、外求缓和的诉求与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国际形势变化相叠加,为协议达成创造了时机。对沙特而言,尽快解决也门冲突是当下其国内主要诉求,而在也门问题上寻求突破意味着必须与伊朗进行沟通;对伊朗而言,去年至今国内不断爆发民众抗议,与沙特关系的缓和符合其发展周边外交和“亚洲优先”的外交理念。在国际层面,中东地区传统冲突与乌克兰危机叠加引发各种不确定性,地区大国压力增大,急需“减负”,集中精力解决更核心的问题。“地区格局变化带来大国竞争形式的变化,具体表现就是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减少。”

  三方联合声明公布后,多国表示欢迎,一致认为该协议对促进地区稳定繁荣,推动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贾西姆表示,对恢复沙特与伊朗关系的协议以及有助于加强该地区安全与和平的所有举措表示欢迎。埃及外交部表示,该协议将缓解地区紧张局势,有助于稳定和维护阿拉伯国家安全。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说:“这是双赢,将有利于地区和全球安全。从更长远来看,我们希望这还能增加大家的经济获益。”

  目前,沙伊复交的影响力已引发连锁反应。2016年沙伊断交后,马尔代夫以破坏中东和平稳定为由与伊朗断交。据马尔代夫“这一期”新闻网报道,马尔代夫政府10日宣布,决定恢复与伊朗的外交关系。马尔代夫外交部表示,“这一决定基于中国、伊朗、沙特三方联合声明所带来的积极变化”。

  难以替代的中国作用

  断交七年后,沙伊两国关系在北京实现里程碑式的转折,东道主中国的作用备受关注。

  “现在,中国是中东地区不可或缺的力量,这是事实。”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陶文亚如此评价。

  吴冰冰认为,沙伊复交具有全球性意义,中国在其中成功“挑起大梁”,体现了中国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外交部提供的对话现场照片,谈判桌呈等边三角形摆放,中国、沙特、伊朗三方代表分别落座一边,传递出相互尊重的政治深意。“三角形传达了平等且参与的重要理念,既没有隔岸观火的旁观者,也不存在一方说了算的情况。”

  这种默契似乎有迹可循。今年1月,沙特外交国务大臣阿德尔·朱拜尔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沙两国合作不仅限于能源领域,“我们在哲学上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世界,并据此行事。我们相信不干涉其他国家事务的原则,相信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相信维护国际法的原则”。2月,伊朗总统莱希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接受北大名誉教授称号并发表演讲表示,伊朗依然坚信伊中两国协同发展必将为国际社会朝着和平、稳定和发展方向前进铺平道路。

  长期以来,美国与伊朗关系敌对,而欧洲与伊朗关系也日渐紧张。与此相对,中国与伊朗和沙特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也是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这使中国成了为数不多与双方都建立信任关系、能搭建沟通桥梁的国家。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中东问题专家乔纳森·富尔顿对此评价,美国是用一个国家去制衡另一个国家,而中国则是与这两个海湾大国都构建了外交关系,这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此次北京对话仅历时5天,其背后则是中国致力于中东和平的多年外交努力。2016年1月,在沙伊断交后不久,习近平主席访问阿盟总部,在演讲中明确提出“三不原则”,即“不寻求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各国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三不原则”不仅确立了中国对中东外交的规范,也树立了大国外交的新范式。7年后,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理念也不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国作为善意、可靠的斡旋者,忠实履行了东道主职责。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比拉瓦尔表示,沙伊复交对整个世界而言都是久违的好消息,在国际和地区层面都意义非凡。这一成果展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专注团结而非分化、努力促成双赢合作、鼓励解决分歧而非增加嫌隙的领导形象。

  按照三方联合声明,沙伊双方不仅将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而且已经同意激活双方于2001年4月17日签署的安全合作协定,以及于1998年5月27日签署的经济、贸易、投资、技术、科学、文化、体育和青年领域总协议。

  吴冰冰认为,沙伊虽然复交,但两国之间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商讨,例如大使人选、签证安排等。同时,双方在叙利亚、也门等问题上的冲突也亟待解决。美国《新闻周刊》以《随着中国崛起为外交强国,沙特伊朗协议为也门带来希望》为题发表文章称,接下来世界可能在结束也门冲突上取得切实进展。

  放眼未来,中国将继续建设性地参与中东事务。作为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明确提出国际社会应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公正解决。近日,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访问以色列,就巴勒斯坦问题与各方交换意见。“巴勒斯坦问题仍然是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进展,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将受到牵制。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意味着与中东各国打交道,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实现更高难度的平衡。”吴冰冰表示,也门冲突进入第8年,巴勒斯坦问题延宕近百年,希望中国因素能为中东地区冲突的和平解决带来新希望、新变化、新选择。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