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 >

韩国财阀家族世代寻根,只为认祖归宗证明自己是中国人

发布时间:2023-03-13 15:36:16来源:
对中国人来说,认祖归宗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情感,代表着寻根溯源、重视家族传承的意识和行为。在中国文化中,祖先崇拜和家族观念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常常认为自己的生命和命运都和祖先有着紧密的联系,认为祖先保佑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图片来源网络

认祖归宗也是一种寻求身份认同的方式,特别是对那些在历史上经历了迁徙、战乱等因素而失去家族渊源的人来说,认祖归宗是一种重建家族传承、找回自我认同感的方式。此外,认祖归宗也是一种促进家族凝聚力、传承家族文化的手段,通过共同寻根、祭祀祖先等方式,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维护家族的团结和稳定。

在今天的韩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既有特权又独特。其成员遍布韩国各行各业,其中许多人是各自领域的精英人物,例如韩国陆军中将、全罗道知事、韩国高丽航运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韩国檀国大学校长等。

然而,这个闪亮的家庭位于韩国,但心在中国。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与中国人一致,如张贴春联、吃饺子、元宵节点灯等。他们本质上是生活在韩国的中国人。

图片来源网络

与此同时,这个家族正在尽最大努力承认其植根于中国的祖先。前全罗道知事田德宇在感到日子屈指可数时,叫来一位中文翻译来到他的床边,郑重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广平州吉泽县凤正村。你必须把这一点写在家谱上,这样后代就会知道他们是中国人。

田氏家族世世代代传承了追溯其根源的传统。韩国高丽航运公司首席执行官田文军一生都被父亲田明欢提醒。田明欢90岁时,对儿子田文军说:“我现在90岁了,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回国认祖。你必须永远记住,我们的根在中国广平州凤凮村。你必须赶快找到,不管要多少代,这是我祖先传给我的任务,现在我把它传给你。你必须答应我,你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根。

田氏家族历时367年,终于将根源追溯到中国,并于2004年取得成功。但是,这个家庭的一部分是如何在367年前来到韩国的呢?他们在寻找这么久之后是如何追踪根源的?

要追溯这个田氏家族在中国的起源,就要追溯到宋末。当时,田家四兄弟因为乱乱,不得不逃往中国各地。其中一人田衍石从山西省洪通县逃到河北省丰正村。

图片来源网络

从此,田家的这个分支定居在了凤凋村。到了第七代,家里有七个男性后代,但都不是普通人。其中两人成为高官——明末担任朝廷大秘书的田英碧和明末担任兵部丞相的田应阳。他们以诚实和对国家的忠诚而闻名,作为奖励,明朝皇帝将他们的家乡更名为凤凰村,以表示家庭的正义。

这是田家的鼎盛时期。吉泽县至凤正村的官道长12里(约6公里),沿途竖立了十个拱门,其中四个是献给田英碧和田应阳的。

随着家族的壮大,田家的生活条件变得非常优越。一些田家人开始从事商业活动,其中田应扬的孙子田好谦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们家族的生意做得相当不错,与朝鲜也有贸易往来。公元1637年,田好谦28岁,他一次亲自前往朝鲜地区收账。但恰巧遭遇清军的突袭,结果被俘虏。

由于田好谦是一位生意人,他机智聪明,想出了逃脱的办法。为了躲避清军,他跟着路上的难民走,最终逃到了朝鲜。

尽管长时间的逃难导致田好谦浑身上下都十分肮脏,但是他从小的家境让他具有高贵气质,与众不同。朝鲜士兵注意到了他,认为他的身份不同寻常,于是向将军具公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

具公随即邀请田好谦和其他十多名中国人到他的营帐里共进晚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盘,但田好谦却没有开始用餐。具公询问他为什么不吃,田好谦淡然回答:“中国是礼仪之邦,吃饭也有礼节,我们不吃这种肉。”

具公被田好谦的高雅气质所折服,并邀请他坐在宾位上,主动敬酒。具公十分赏识田好谦的君子风度,并以宾主之礼对待他。田好谦成为具公的亲密朋友和幕僚,具公也对他十分重视,多次提拔他。

1644年,具公的手下突然发生叛变。具公一时无从应对,这时田好谦主动献计献策,协助具公平定了叛乱。此后,具公更加优待田好谦,并多次考虑提拔他。

然而,每当田好谦自称为中国人、不懂朝鲜语、不适合做官时,尽管如此,田好谦的才华传到了朝鲜国王的耳朵里,他被封为朝鲜通政大夫、龙骧卫副护军(二品)等高官。在朝鲜,田好谦娶了来自浙江的张氏作为妻子,他们共育有七个孩子,其中四男三女。

虽然田好谦在朝鲜生活十分富足,有着成群的奴仆和广阔的土地,但他内心仍然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他的家人和所有的记忆都在中国,他在流落到朝鲜之前已经在中国娶妻生子,和妻子宋氏育有一个孩子,小名唤存儿。这导致田好谦在朝鲜生活虽然风光却不快乐,经常对孩子们说他们是中国人,根在中国广平府风正村,一定要等到时机合适时回到中国认祖归宗。

图片来源网络

田氏家族的族谱从田好谦开始编纂,用中文写成。为了保持中国传统习俗,田好谦在家中的生活也遵循中国的习俗,如贴春联、吃年夜饭、过元宵等等。这些习俗深深地刻在每个田氏家族成员的记忆中。

每年春节、中秋等重要的团圆节日,田好谦都会带着全家到海边,朝着中国的方向叩拜。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做这些时,田好谦经常会泪流满面。

到了田好谦晚年,他经常感到孤独,思念家乡使他备受折磨。田好谦的子孙们看到他这位老人经常默默地流泪,深知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于是按照他的口述在家周围建了一个韩国版的广平府风正村。

每当田好谦有空闲的时候,他会让年轻人带他去韩国版的风正村游逛。村子中心有一条街,北边有一座家庙,庙前种了一棵槐树。在家庙的左边是关帝庙。孩子们用轿子抬着田好谦,每次到家庙时,田好谦都会停下来,抱着槐树说话,还会在家庙里面摸摸看看。

图片来源网络

晚年,田好谦因思乡而失明。即使家境富裕,他的生活也变得不好过。孩子们孝顺,尽可能帮他缓解思乡之情。最终,田好谦在孤独的思乡中去世。在去世前,他多次叮嘱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中国的根。

田好谦的后代没有忘记这个使命。每一代田氏后人都竭尽全力寻找中国的根。在康熙年间,田好谦的次子田会一因公务需要去中国出使,到达中国后,他赶紧派人寻找风正村的地址。在三河县守备的帮助下,田会一得知鸡泽县中了两名举人——田思齐和胡御枚,非常高兴。他直觉田思齐可能是自己的同族,于是赶紧把田好谦的画像和韩国田氏家族的族谱交给田思齐。但不巧,田思齐因家中母亲病重赶回家了,错过了和田会一的联系。

田会一感到有些遗憾。他把这些东西交给了胡御枚,并让他帮忙交到风正村。风正村的田氏族人拿到这些东西非常高兴,他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流落在外的田氏家族。这下终于联系上了。

他们在祠堂里供奉了田好谦的画像,并将韩国田氏家族的族谱与中国田氏家族的完整族谱合并,这样田氏家族就得以重新联系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

韩国田氏家族有一条传统,认为他们的根源在中国,老家在广平府风正村。为了表明自己是田家人,每个田氏家族成员的墓碑上都会刻上"广平府田氏"几个字。

田好谦是田氏家族的第九世,而曾担任全罗道兵马节度使的田得雨是第十二世。在病逝前,田得雨专门邀请汉语翻译,想把自己是中国人、家在广平府风正村的事情记录在族谱里,以便让子孙后代们了解自己的身世。

田得雨备受韩国人民喜爱和尊重,他的墓在韩国,而且即使在军事管制区,政府也没有迁移他的坟墓。他们希望这位大将军能镇守边关,保佑韩国国泰民安。

然而,由于战争、地理和行政区划的变化等原因,中国和韩国的田氏家族一直未能相见。

在抗日战争期间,韩国田氏家族曾致信请求整体迁回中国。那时,日本在朝鲜实行殖民统治,朝鲜同胞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当时中国也正在遭受日本的侵略,中国田氏家族回信说明了情况,但并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复,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收到了信。

由于战争的原因,中韩田氏家族之间的联系直接断开了。

战争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限制,中韩之间的沟通受到限制。田氏家族第十九世田明焕一直嘱咐儿子田文俊要找到他们在中国的根。

图片来源网络

田氏第二十世田文俊是韩国海运株式会社CEO。他曾长期按照地址寻找中国河北省广平县风正村,但并不知道广平县现在已分为广平县和广平府,而风正村所在的地方实际上已隶属于广平府。广平府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广府镇。因此,田文俊一直在广平县寻找,但却找不到风正村,其实它已经归属广府镇了。

田文俊的公司在中国设有五个办事处,他要求他们关注寻找风正村。到了2004年,办事处的人终于找到了风正村。田文俊立即打电话给风正村,电话被田氏后人田连平接听。田连平当天非常激动,因为这么多年他的族人终于找到了,他们终于可以履行先祖的遗愿。

田连平与另外两个田氏后人一起前往青岛,并将风正村的所有信息传真给了首尔的田文俊。田文俊也第一时间通知了所有田家人他们的根已被找到!

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来祭祖。风正村的居民为此做足了准备。"田氏宗亲理事会" 连夜组织人员整理韩国田氏族人的信息,并按辈分与中国田氏族人一起排列,接成了一整本田氏族谱。

后来,他们专门到田氏老家山西省洪洞县取经。他们到家庙的大槐树下学习专业祭祖礼节,如鸣炮、献花、致辞、按辈分认祖等。田氏族人等待了367年,终于在2004年6月29日迎来了这一天。田文俊、田光铉(韩国著名国语学者,原檀国大学校长)、田得(韩国化学企业社社长)等九人正式到达风正村认祖归宗。

图片来源网络

在12米长、3米宽的族谱面前,一行人郑重地叩拜,再起来时,满面泪光,泣不成声。这年11月13日,田连平三人来到韩国,他们拿着族谱,在上面找到了田明焕的名字。田明焕老人激动又欣喜,眼睛中闪烁着泪光。

之后,田文俊实践了他父亲的遗愿,在风正村风正小学设立了“明焕奖学金”,奖励那些学习努力的田氏后人。同时,鸡泽县也加大了与韩国的商业合作。

如今,中韩田氏后人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经济到文化,他们践行着中韩田氏根深一族的事实,田氏家族也将在未来谱写新的篇章。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