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筷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筷子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有文化底蕴)

发布时间:2023-03-31 21:49:56来源:
摘要:礼仪文化:筷子奠定了“民以食为天”的饮食“礼仪”。宗教文化:充分证明了我国原创道教讲究的“阴阳学说”。养生文化:用筷子夹食物,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因此,用筷子吃饭使人手巧,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彰显了古人于轻而易举间“显示”的聪明智慧。

中国人就餐,往往借助两根筷子游离于指间,却能出神入化地完成夹、挑、扒、挑、拨、撮等诸多动作,收放自如。

筷子,中华文化圈最具代表性的餐具,虽然是简简单单两根细长的小棍子,却包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启示,不愧“东方文明的象征”的盛誉。

农耕文明的产物

关于筷子的起源,有一个小故事。相传,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水灾泛滥,大禹受命于舜治理水患,十分繁忙。一日,大禹在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锅煮肉。

肉在水中煮熟后,因太烫而无法用手直接拿起食用,大禹为节省时间,不愿待肉冷后再取食。于是找来两根树枝,将肉夹起,吃完后就又奋战于凶涛恶浪中去了。大禹手下的人见首领这样取食,便纷纷效仿,传播开来,于是便有了筷子。

大禹治水

其实,筷子产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起初,先民直接用手取食,后来出现了烧烤的肉食,不能直接用手抓取,先民便用树枝、竹条一类工具翻动、捞取食物。

随社会发展,先民由采集狩猎转向固定农耕,人们将植物的种子、蔬菜或者肉食加水做成“饭食”或“羹汤”,而羹汤中的菜肴必须要借助工具“夹起来”,于是筷子便逐步成为必备的餐具。

最早关于筷子的记载是《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可见,祖先使用筷子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典籍里,筷子称为“箸”,很少叫作筷子,由“著”到“筷子”的变化,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提供了一个说法:“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

如舟行讳‘庄’,讳‘翻’,以‘箸’为‘快儿’。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

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筷子者,忘其始也。”由箸向筷子这种称谓的变化也是吴中地区船家民间禁忌的一种。

舟行讳“庄”,讳“翻”,以“箸”为“快儿”。

筷子与阴阳变易

一双筷子有两根,使用筷子时,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主动的筷子主动,代表阳,从动的筷子主静,代表阴,在上的筷子为阳,在下的筷子为阴。

两根筷子阴阳皆备,代表一个太极。只有两根筷子同时使用时,才能够夹起菜肴,两根筷子分开,便无法正常使用,意即只有阴阳和谐时才能够成就事业,阴阳分离,便太极不存。

主动的筷子和从动的筷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变化,意即阴阳并非一成不变,阴阳相互转化。

筷子一端呈圆形,一端呈方形。

筷子一端呈圆形,另一端呈方形,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故而圆形一端代表天,方形一端代表地,人的手指握于其中,天地人三才俱备。以圆形一端入口,意即民以食为天。圆形一端为天,为乾,方形一端为地,为坤。

坤上乾下,即地天泰,阴阳交感、上下互通,代表吉祥、顺利,这样使用筷子才拿得住(手握方形一端不易打滑)、吃得顺(圆形一端入口才舒适)。如果倒拿筷子,则为乾上坤下,天地不交、万物不通,天地否,这样使用筷子便拿不住、吃不顺。

筷子随处可见,两根细长形的小棍儿,天天用,稀松平常,这便是“简易”;筷子的材质多样,竹、木、金、银、象牙等,皆可为箸,但不论是什么材质的两个棍儿,用于取食,便都是筷子,这就是“变易”。

尽管筷子的材料繁复多种,但终究是两根为一双,直而长,上方下圆,作为取食工具的本质不变,这就是“不易”。“简易、变易、不易”,便是筷子所包含的《周易》“三易”之理。

筷子的人生启示

筷子两根为一双,两根筷子相互配合、协调使用方可取舍自如,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根筷子如何也不好夹起菜肴来,可见互助、协作是筷子的精神之一。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不断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个人所涉及和擅长的领域也越来越专业,因而团体与团体间、个人与个人间的互助、协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加强互助协作,集体的力量就会变得更强大,更易达到双赢的理想局面。

团结就是力量

筷子虽是细长形的小棍,却方圆兼具,筷头为圆,筷尾为方。筷子对方和圆的问题处理得很好,方圆各居其位,各司其职,绝不混乱。一定意义上说,处理好方、圆的问题,是我们做人的一大诀窍,所谓“方圆做人,成功做事”,处理好方圆问题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一大根本。

所谓方,即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应该保有自己的操守,正确的原则应当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所谓圆,即处理问题要灵活,不能死板,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处理问题。

现代教育家黄炎培对外圆内方有过这样一个解释:“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和若春风”即是“圆”,待人接物要像春风一样友善可亲,但是面对原则问题,则应“肃若秋霜”,板起面孔,寸步不让。方圆得宜,就容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好比倒拿筷子吃饭了,不仅方形的筷尾会让口舌难受,也很有可能握不住筷子而“落地惊神”!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