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赏析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作者: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 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注解】
1、圣文神武皇帝:此尊号特指唐玄宗李隆基,一位文治武功皆备的盛世君主。
2、波澜莫二:师徒间舞技之精湛,犹如江海之波澜,难分伯仲,相互辉映。
3、鸿洞:意指景象广阔无垠,如同天地初开,万物弥漫于无边之境。
4、玳瑁琴瑟:以珍稀玳瑁装饰的琴瑟,不仅音色清越,更添一份华贵与雅致。
【韵译】
唐大历二年,十月之末,十九日良辰,我置身于夔府别驾元持之雅居,有幸目睹了一场视觉盛宴——临颍李十二娘所演绎的剑器之舞。其舞姿矫健多变,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我不禁好奇,如此绝技,师承何人?李娘轻启朱唇,答曰:“吾乃公孙大娘之高足。”
忆往昔,开元盛世之初,我尚年幼,却已目睹公孙大娘于郾城献上的《剑器》与《浑脱》二舞。那流畅飘逸的舞步,那明朗有力的节奏,犹如天籁之音,震撼人心。公孙大娘之舞技,超群绝伦,独步天下,无论是皇宫内院的宜春、梨园弟子,还是宫外供奉的舞女,皆无人能及。彼时,她华服加身,容颜倾城,而今,我已是白发苍苍,而她之弟子李十二娘,亦非昔日青春少女。
然,观李娘之舞,知其师承之正,师徒二人舞技一脉相承,令人感慨万千。于是,我挥毫泼墨,写下《剑器行》一诗,以表心中所感。
又闻昔日吴州才子张旭,以草书闻名遐迩。他常于邺县观赏公孙大娘所舞之《西河剑器》,受其舞姿之启发,草书技艺突飞猛进,笔走龙蛇,豪放不羁。由此可见,公孙大娘之舞技,实乃超凡入圣,非同凡响。
公孙大娘,昔日之佳人,剑舞一出,四方轰动。观者如云,无不为之动容。其舞姿之矫健,剑光之璀璨,犹如后羿射日,天神驾龙。起舞时,雷霆万钧;收舞时,江海凝波。然,岁月无情,红颜易老。公孙大娘虽已逝去,但其艺术之魂,却由弟子李十二娘传承发扬。
今日,白帝城下,李十二娘再展风华。她与剑器之曲共舞,精妙绝伦,神采飞扬。我们促膝长谈,共忆公孙大娘之往事。我抚今追昔,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惋惜与哀伤。想当年,玄宗皇上之侍女,多达八千之众,而剑器之舞技冠群芳者,唯公孙大娘一人而已。五十年光阴匆匆如流水,战乱频仍,朝政不稳。昔日梨园子弟,多已烟消云散,唯李十二娘之舞姿,犹在冬日寒光中熠熠生辉。
金粟山前,玄宗陵墓之树已合抱之粗;瞿塘峡畔,白帝城下秋草萧瑟。一曲玳弦琴瑟终了,明月初升之时,我心中却生出一丝悲凉。我这老朽之人,前路茫茫不知归处;荒山野岭间蹒跚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凄凉与无奈。
【评析】
此诗序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李十二娘舞姿的深深赞叹以及对公孙大娘往昔辉煌岁月的无限怀念。诗人通过抚今思昔的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巧妙融合,使得整篇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引入了张旭因观公孙大娘之舞而书艺大进的典故,进一步烘托出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与非凡。整篇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