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科普 >

山东科技大学“三位一体”培育高质量研究生

发布时间:2022-11-15 10:38:33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将科技、产业、教育各类要素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实践+科创+文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前不久,刚刚步入研究生三年级的山东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23届研究生沈伟挺收到海尔集团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这缘于他研究生期间,多次到企业实践实习,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在山东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山科大),像沈伟挺这样成为用人单位“香饽饽”的研究生不在少数。近两年,超过2000家企业到该校招贤纳士,毕业生与岗位比例达1∶8。

山科大校长姚庆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学校将科技、产业、教育各类要素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实践+科创+文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让教育从“书本”走向“社会”

今年暑假,山科大“岱青海蓝”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实践团的学生来到东石新村,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学校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完善服务机制、培育实践成果等举措,鼓励研究生参与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让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社会’。”山科大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韩作振说。

今年初,山科大出台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计划三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出台后,山科大引导师生就黄河流域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展开了“头脑风暴”,先后有20余个实践团队推出了相关实践活动。

据悉,近五年来,山科大600余名研究生组建了89支“三下乡”实践团队,围绕乡村振兴、新时代基层党建、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接受锻炼、建言献策,取得了120余项省级以上实践成果。

将党支部设在创新团队中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鲍店煤矿(以下简称鲍店煤矿),因矿井产量增长等因素,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解到这一情况,山科大“惟真之光”党支部第一时间成立研究生科研攻关团队,协助鲍店煤矿完成创新创效项目10余项。

“山科大研究生年均为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00余个。”韩作振表示,该校将党支部设立在研究生创新团队中,打造“创新+党建”思政育人模式,形成了支部与团队共生,思政与科创并进的局面。

该校“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王宇计划设计一艘可以在近海进行打捞作业的无人船。王宇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张玉环知道他的想法后,迅速组织党支部内机械、自动化等专业学生,组建了一个科创兴趣党小组,并把会议室腾出来做研发基地。在党支部的支持下,王宇和团队成员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设计出了水陆两用“打浒”船。如今,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科技创新团队,已获国家级创新奖励200余项,合作项目金额达1千万元。

打造“文化+”思政课堂

近年来,山科大实施研究生“德育导师制”,聘请了120多名科学家、企业家担任德育导师,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工程师、劳模工匠为研究生讲授微党课、思政课,通过分享个人故事、红色故事等,引导研究生厚植家国情怀,践行责任担当,形成科研育人和思政教育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态势。

“思政教育如何深入?文化自信怎样树立?这是新时期立德树人亟待求解的课题。学校以参与、互动、沉浸式的校园文化为切入点,打造‘文化+’思政课堂。”山科大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告诉记者,每年学校都有30余支研究生实践团队,深入全国各地探访红色文化,并通过演绎、宣讲等形式进行多元化传播。

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植入思政课程体系中?山科大给出的答案是设立“文化研学基地”。

近五年,山科大共设立50多个文化研学基地,开发出陶艺、礼仪文化、扎染、剪纸等20多门配套课程和美育课程,推出“高雅艺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实现一学院一品牌,让全校研究生全员参与其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科大党委书记罗公利表示,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将社会责任、道德修养、知识能力、审美能力和身体素养教育融为一体,努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