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柳永的读后感,八声甘州读后感
八声甘州读后感
首书写羁旅相思的名作,全词塑造一个游子形象,上阙着意描绘登楼远望所见的深秋景色来点染离情别绪。
下阙即景抒情,深刻书写了此人思乡怀归的心情,以及感叹自己飘零异乡而功业无成的苦闷。文笔灵活跌宕,感情含蓄深沉,于哀怨声中作结,令人一唱三叹。
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
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栏杆”,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读柳永《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词牌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黄昏时分急骤的暮雨洒满江天,秋天又一次被洗得分外清凉。潇潇,雨声急骤;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河寂寞冷落,残阳照在楼上。
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山河,关山河流。
残阳,夕阳。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朵凋零,绿叶枯萎。
是处,到处。红,指花。
翠,指叶。 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
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停止,凋零。 临:面对。
渺邈:遥远。 归思难收: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
思,心思。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感叹这些年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因而饱受相思之苦呢?踪迹,行踪,走过的地方。
淹留,久留他乡。 佳人:美人。
顒(y髇g)望:一作“凝望”,抬头凝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思是说,想象爱人从妆楼上远望天际,辨认我的归舟,却认错了多少回。
极写思情之深。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爱人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依靠着栏杆如此愁思不解。
争知,怎知。阑干,同“栏杆”。
恁,如此,这样。凝愁,愁思凝结难解。
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萧条冷落,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
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花败叶,美好的景色都已渐渐消失了,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楼下的江水,在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实在不忍心登上高处,眺望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
感叹这些年来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饱受相思之苦呢?想起心爱的人,此时可能正在楼上抬头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可她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正在依靠着栏杆眺望着家乡,也是一样在深深地忧愁! 柳永(985-1053),字耆清,初名三变,后改为永,字景庄。
宋初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柳永致力于慢词的创作,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他不顾士大夫们的轻视和排斥,使用生动的俚俗语言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他的词句出于自然,备受大众的喜爱,因而有“凡有净水饮处即能歌永词”的声誉。
又词集《乐章集》。 本词写的是怀乡思人的凄苦心情。
诗人在暮雨萧萧、“霜风凄紧”的秋日“登高临远”,面对着“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万物萧疏,大江东流,难免勾起怀乡思人的悲秋情怀,然而又能对谁诉说呢? 上阙:集中笔墨写景,渗透的是悲秋情怀。秋雨,秋风,秋阳,秋华,秋水,诗人将这些景物一一铺陈,在悲秋的同时,渲染了气氛,为下阙写“愁”做了很好的铺垫。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秋”,本是一个季节,一种时令,并非实物,是无法“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冷是由暮雨洗出来的,一个“洗”字,将“秋”化虚为实,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天的清朗之状如在眼前,仿佛能够看得见,可以摸得着了。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巧妙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的凄清、寒冷、萧瑟、肃杀,句首一“渐”字,表明凄清、寒冷、萧瑟、肃杀的程度在日渐加深。面对如此凄凉惨景,客旅之人怎能不想起家乡和亲人。
在词的结构设置上,这三句词又承担了总领下文的妙用,使下文的若干句子顺理成章,一气铺陈而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诗人在继续铺叙秋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既反衬了“清秋”的凄清悲凉、萧疏颓败,又化江水无情为有情,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悲悯情怀。
下阙:重笔抒情,写怀乡思人之情愁。作品由怀念的人的联想,写到未出场的被怀念的人,使感情在交流中获得层次和深度。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想要“登高临远”眺望遥远的家乡,又“不忍”,原因是思乡过切,归乡不能,矛盾心理可见一斑。
“归思难收”,极言乡愁之凄切。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回顾反思。
回首前尘,多少年来四处奔波,行踪不定,实无可在他乡久留的理由,该回归故乡了。佳人也好,自己也罢,都在苦苦地思念和盼望。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望眼欲穿的情景,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凄凄切切。
诗人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词作情景交融,陈展铺叙,体现了柳永词的风格特点。
这种情景交织展开铺叙的写法是长调慢词新发展的一种写法,柳永词在这方面有重要创造,这首词也是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词在结构构思上颇具独到之处,词中起领起作用的“对”“渐”“望”“叹”“想”等几个单音节词,语气短促,起句有力。
如“对……渐……。
读柳永《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词牌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黄昏时分急骤的暮雨洒满江天,秋天又一次被洗得分外清凉。潇潇,雨声急骤;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河寂寞冷落,残阳照在楼上。
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山河,关山河流。
残阳,夕阳。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朵凋零,绿叶枯萎。
是处,到处。红,指花。
翠,指叶。 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
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停止,凋零。 临:面对。
渺邈:遥远。 归思难收: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
思,心思。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感叹这些年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因而饱受相思之苦呢?踪迹,行踪,走过的地方。
淹留,久留他乡。 佳人:美人。
顒(y髇g)望:一作“凝望”,抬头凝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思是说,想象爱人从妆楼上远望天际,辨认我的归舟,却认错了多少回。
极写思情之深。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爱人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依靠着栏杆如此愁思不解。
争知,怎知。阑干,同“栏杆”。
恁,如此,这样。凝愁,愁思凝结难解。
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萧条冷落,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
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花败叶,美好的景色都已渐渐消失了,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楼下的江水,在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实在不忍心登上高处,眺望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
感叹这些年来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饱受相思之苦呢?想起心爱的人,此时可能正在楼上抬头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可她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正在依靠着栏杆眺望着家乡,也是一样在深深地忧愁! 柳永(985-1053),字耆清,初名三变,后改为永,字景庄。
宋初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柳永致力于慢词的创作,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他不顾士大夫们的轻视和排斥,使用生动的俚俗语言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他的词句出于自然,备受大众的喜爱,因而有“凡有净水饮处即能歌永词”的声誉。
又词集《乐章集》。 本词写的是怀乡思人的凄苦心情。
诗人在暮雨萧萧、“霜风凄紧”的秋日“登高临远”,面对着“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万物萧疏,大江东流,难免勾起怀乡思人的悲秋情怀,然而又能对谁诉说呢? 上阙:集中笔墨写景,渗透的是悲秋情怀。秋雨,秋风,秋阳,秋华,秋水,诗人将这些景物一一铺陈,在悲秋的同时,渲染了气氛,为下阙写“愁”做了很好的铺垫。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秋”,本是一个季节,一种时令,并非实物,是无法“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冷是由暮雨洗出来的,一个“洗”字,将“秋”化虚为实,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天的清朗之状如在眼前,仿佛能够看得见,可以摸得着了。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巧妙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的凄清、寒冷、萧瑟、肃杀,句首一“渐”字,表明凄清、寒冷、萧瑟、肃杀的程度在日渐加深。面对如此凄凉惨景,客旅之人怎能不想起家乡和亲人。
在词的结构设置上,这三句词又承担了总领下文的妙用,使下文的若干句子顺理成章,一气铺陈而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诗人在继续铺叙秋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既反衬了“清秋”的凄清悲凉、萧疏颓败,又化江水无情为有情,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悲悯情怀。
下阙:重笔抒情,写怀乡思人之情愁。作品由怀念的人的联想,写到未出场的被怀念的人,使感情在交流中获得层次和深度。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想要“登高临远”眺望遥远的家乡,又“不忍”,原因是思乡过切,归乡不能,矛盾心理可见一斑。
“归思难收”,极言乡愁之凄切。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回顾反思。
回首前尘,多少年来四处奔波,行踪不定,实无可在他乡久留的理由,该回归故乡了。佳人也好,自己也罢,都在苦苦地思念和盼望。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望眼欲穿的情景,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凄凄切切。
诗人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词作情景交融,陈展铺叙,体现了柳永词的风格特点。
这种情景交织展开铺叙的写法是长调慢词新发展的一种写法,柳永词在这方面有重要创造,这首词也是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词在结构构思上颇具独到之处,词中起领起作用的“对”“渐”“望”“叹”“想”等几个单音节词,语气短促,起句有力。
如。
《读柳永》读后感
我自己写的。。。你自己改改去吧= 起魏晋风骨,我就不禁联想起那一长串放荡文人的名字,尽管那是一个的自暴自弃的时代——嵇康猖獗,身死犹弹广陵散;阮籍猖狂,穷途末路空流泪。
他们太轻狂,太高傲,太洒脱;以至于后世人以为,那时的文人美得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本身是一个又一个战火纷乱的时代。
可几百年过去了,当历史的年轮碾转来到北宋之时,我们不禁惊奇的发现,居然也有一位宋朝的词人,风骨如魏晋;只不过多了份魏晋文人本有的清高与自傲,少了份魏晋文人天然的阴霾与矜持。
他叫柳永,原名三变,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他自傲,却洒脱;他不羁,却轻狂;时常往返于秦楼楚馆之间,好作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他低吟,“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大怒,“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御笔一挥“且去填词”断送了他一生一世的富贵功名,也截断了他入居庙堂的凌云之志。
他再轻狂,也绝不是一个没有抱负的男人;他再洒脱,也终摆脱不了传统儒学的束缚。他不是儒学的推崇者,可也绝不是礼教的叛逆者。
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人生本就如此。他不是不想作官,只是仕途之路始终没有亲睐过他而已。从此以后任由他改头换面,任由他往返奔波,他终归也只能与那条仕途之路越走越远。到最后,他的心暗淡了,冷却了,荒芜了;且去填词,好,那就我就去奉旨填词,奉旨填词柳三变。
他的确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君子,但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词人。
薄情寡义如何,有才无德又如何,他突然如自我般我行我素,及时行乐于娼馆酒楼之间,喝自己的酒,填自己的词,悠也闲哉,好不快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他的确是有才,堪称绝代词人。短短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千百年来勾起了多少人的遐想,也勾起了多少人的惆怅。
风流才子,笑看丰韵神采;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他是同情那些妓女的,虽然这些女子与他终究只是一场镜花水月;尽管他们出生低贱,尽管他们受尽歧视,他还是用尽他真挚的感情和毕生的才华为她们写下了一篇篇纯正的词章,氤氲了无数永载青史的千秋佳作。也正是如此,他的诗歌才会如此婉转动人,如此用情至深,如此催人泪下。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他为妓女写词,而妓女也为他婉转唱词;而他的词也自然迅速传扬于天下。“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天下之人无不知柳永之词,尽管其中既有追随者也有厌恶者。
他的粉丝数量之多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令人呐叹的。说实话,以前的我是不大喜欢柳永的,总以他的词作俗气为因而不屑一顾。可如今我还是不得不臣服于柳永的词作之下。因为不管是何时我的身旁都会有无数同学在向我感叹他有多么多么的喜欢柳永,甚至连我的国学老师也如此而已。人云亦云,一开始我还刻当作没听见;可时间一长,久而久之我也不得不屈服于柳永的词作之下,终于能静下心来品味柳词所谓的好,好到极端的好。此刻翻开宋词三百首时我依旧是我,只不过脑海中无意键多了柳三变的痕迹。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雨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
东坡云: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柳词。气概山河的弘阔气象,催人泪下的惆怅感怀、余音缭绕的完美旋律……诚然,不得不让人折服。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他上承李煜余韵,下启苏轼豪情,开创了婉约词中的柳词一派;大量创作慢词,改变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来长调词家周邦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开始面向民间创作,将文学由士大夫领域引向了市民领域,促进了文化传播。世俗文学发源于北宋,柳永功不可没。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柳词虽在,而人却早已不在。这位落魄一生的绝代词人,最终也如那默默耸立的柳七坟一般,静静的躺立在乐游原上,一去不复返。
但历史却会铭记柳永。尽管他的身影已随岁月远去,但他的灵魂却永远的印在了人们的心灵。
《八声甘州》柳永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写一篇柳永《八声甘州》的小论文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仄⊙平⊙仄仄平平(句) 一番洗清秋。 ⊙⊙仄平平(韵) 渐霜风凄紧, 仄⊙平⊙仄(句) 关河冷落, ⊙平⊙仄(句) 残照当楼。
⊙仄平平(韵) 是处红衰退翠减, ⊙仄⊙平⊙仄(句) 苒苒物华休。 ⊙仄仄平平(韵) 惟有长江水, ⊙仄⊙平仄(句) 无语东流。
⊙仄平平(韵) 不忍登高临远, ⊙仄⊙平⊙仄(句) 望故乡渺邈, 仄⊙平⊙仄(句) 归思难收。 ⊙仄平平(韵) 叹年来踪迹, 仄⊙平⊙仄(句) 何事苦淹留! ⊙仄仄平平(韵) 想佳人、仄平平(豆) 妆楼颙望, ⊙平⊙仄(句) 误几回, 仄⊙平(豆) 天际识归舟。
⊙仄仄平平(韵) 争知我、平平仄(豆) 倚阑干处, ⊙平⊙仄(句) 正恁凝愁! ⊙仄平平(韵) 赏析 这是柳永的雅词。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 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
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
这是柳永的雅词。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急求于一篇《读柳永》的读后感,有谁知道吗
读柳永 读后感起魏晋风骨,我就不禁联想起那一长串放荡文人的名字,尽管那是一个的自暴自弃的时代——嵇康猖獗,身死犹弹广陵散;阮籍猖狂,穷途末路空流泪。
他们太轻狂,太高傲,太洒脱;以至于后世人以为,那时的文人美得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本身是一个又一个战火纷乱的时代。
可几百年过去了,当历史的年轮碾转来到北宋之时,我们不禁惊奇的发现,居然也有一位宋朝的词人,风骨如魏晋;只不过多了份魏晋文人本有的清高与自傲,少了份魏晋文人天然的阴霾与矜持。他叫柳永,原名三变,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他自傲,却洒脱;他不羁,却轻狂;时常往返于秦楼楚馆之间,好作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他低吟,“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大怒,“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御笔一挥“且去填词”断送了他一生一世的富贵功名,也截断了他入居庙堂的凌云之志。他再轻狂,也绝不是一个没有抱负的男人;他再洒脱,也终摆脱不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他不是儒学的推崇者,可也绝不是礼教的叛逆者。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人生本就如此。
他不是不想作官,只是仕途之路始终没有亲睐过他而已。从此以后任由他改头换面,任由他往返奔波,他终归也只能与那条仕途之路越走越远。
到最后,他的心暗淡了,冷却了,荒芜了;且去填词,好,那就我就去奉旨填词,奉旨填词柳三变。他的确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君子,但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词人。
薄情寡义如何,有才无德又如何,他突然如自我般我行我素,及时行乐于娼馆酒楼之间,喝自己的酒,填自己的词,悠也闲哉,好不快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他的确是有才,堪称绝代词人。
短短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千百年来勾起了多少人的遐想,也勾起了多少人的惆怅。风流才子,笑看丰韵神采;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他是同情那些妓-女的,虽然这些女子与他终究只是一场镜花水月;尽管他们出转载自百分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